针对今年前7个月去产能进展缓慢现状,国家发改委不得不给地方政府立下了去产能“军令状”。
“对进展缓慢的地方,要通报、约谈直至严肃问责。”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会上表示,截至7月底,全国煤炭去产能仅完成全年任务的38%,钢铁产能仅完成全年任务量的47%。发改委为此作出明确要求,各地区要争取11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全年煤炭去产能任务。按照这一时间表,各地去产能任务迫在眉睫。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获悉,在中央层面下发最后“通牒”的同时,各地也细化了方案和措施,加大力度决战下半场。
“从现在开始,各地要一个月一个月报计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督促进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近日强调,要严防各地突击赶进度,敷衍了事。
河北“断腕”
去产能考验的是地方政府和企业。
河北省近日发布消息称,张家口、保定、廊坊3市将研究制订钢铁产能全部退出方案,河北壮士断腕去产能的决心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前不久,河北省政府还与相关市、部门、企业签订了去产能的“军令状”。
“为去产能,河北使出来很多硬招。”河北省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求将压减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装备、落实到具体时间节点,尽可能多压快压,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尽快拆除封停设备,暂不具备拆除条件的全面落实断水、断电等措施。”上述发改委官员表示,如发现新增产能,其所在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律先免职、再处理。“这一次算是动真格的了。”
据接受记者采访的唐山某钢铁企业负责人介绍,按照省里要求,“十三五”期间,张家口、保定、廊坊3地的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加快推动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4市成为“基本无煤矿市”,其他钢厂则一律要退城进园、向沿海搬迁。
按照河北部署,“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压减炼铁产能4989万吨、炼钢4913万吨,其中到2017年压减炼铁产能3715万吨、炼钢3117万吨;为减轻明年的压力,在今年第一批压减炼铁1077万吨、炼钢820万吨的基础上,调增全年压减任务,同步下达第二批炼铁649万吨、炼钢602万吨任务。两批共压减炼铁1726万吨、炼钢1422万吨。
事实上,作为钢铁大省的河北,去产能的形势非常严峻。上半年,河北钢铁产量非但没减少,反而在持续上涨,居全国第一。从2015年粗钢生产量就来看,河北占中国总量的近1/4。
而最近钢价上涨,也影响了去产能。随着价格的回升,钢铁行业上半年出现大面积复产,仅6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当月首次突破1亿吨。
“不能因为钢企盈利而不去产能。”我的钢铁资讯总监徐向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各地去产能的步调很难一致;其中,浙江、湖南等省已经完成全年任务,但河北完成进度在10%至35%之间,重庆完成2.3%。徐向春认为,国内市场需求层次呈现多样性,很多钢企在夹缝中生存,这也加大了去产能的难度。
两大困难
山西省煤炭企业去产能面临“资金链紧张”和“职工安置”两大困难。为此,山西省动员金融业全面助力“去产能”,还搞出了一个个的大动作。
8月18日,山西省开展了“百名行长、经理进煤企”调研活动。据悉,来自山西省内外60余家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的330多名行长、经理参加了此次调研,并考察了省属七大煤炭企业和两家民营煤炭企业。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增强银企互信,强化彼此合作。”8月18日,山西省一位政府官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去产能,债务处置无法回避。
事实上,山西一直在寻求化解去产能的资金难题。7月13日,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赴北京为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专题推介会后,7月20日一早,晋煤集团20亿元超短融10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朱启远对本报记者说,地方不断出台政策,是一个不断调试的过程,钢铁、煤炭兼并重组需要的资金量很大,的确难度很大。
据悉,为支持山西省属七大煤企化解过剩产能,山西银行业全面推广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预计到今年9月底,山西七大省属煤企的银行贷款将全部重组为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涉及资金4000多亿元。
朱启远表示,这还与高层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债券融资有关。银监会7月印发通知称,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妥善解决钢铁、煤炭困难企业的金融债务问题。记者梳理发现,为支持去产能,部分地区为职工安置积极筹措资金,如湖南省返还直接关闭矿井的采矿权价款和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达到20亿元以上,重庆支持地产集团退出矿井闲置土地的资金用于支持去产能。
“人员安置则是另一大难点。”朱启远说。
记者获悉,山西近日发文提出未来将通过企业内部分流、转移就业安置、鼓励自主创业等多个渠道安置职工。其他大部分地方也出台职工安置的配套意见,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内部分流安置;其中,江苏人员安置总量已达到全年总数的70%,淮南矿业已分流近万人。
排定时间表
去产能还有一个难点是地方和企业不愿意“去”的问题。
“去产能之所以难,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保GDP、保稳定、保地方利益’的考虑。”河北唐山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坦言,当大企业遇到困难时,地方政府总认为帮企业一把,撑一撑,困难就过去了。
上述唐山官员表示要完成去产能的任务现在的确需要发力。根据发改委指示,12月前完成1.8亿吨去产能任务,比1-6月份去产能多1.1亿吨左右,去产能的力度和强度都将远远高于上半年。
但现实却是,各地之间、企业之间“去产能”严重不平衡。北京、湖北、重庆等6个地完成了50%以上,内蒙古、福建等8省完成不到10%。仅从企业看,也有完成情况不错的,例如,神华已全部完成任务,陕煤化集团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6.4%。据估计,各地四季度安排的“去产能”任务量占全年任务的50%以上,其中12月份占1/3以上。
记者还发现,年底突击赶进度的省份中不乏煤炭大省,比如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这些省将大部分“去产能”任务集中安排在四季度完成,而这正是发改委所说的完成进度有距离的地方。发改委为此强调,“对进展缓慢的地方,要通报、约谈直至严肃问责。”
面对如此艰巨的去产能任务,各地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据记者了解,完成进度滞后的原因并不复杂。“重视度不够,并未将政策完全落实到位。”徐向春说,去产能要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行政手段是最有效的。
在采访中,有地方官员承认,地方对去产能干预市场是常见的行为,比如投资优惠、贷款优惠等,这些都会左右产能。不过,发改委已表态将再次开展督查暗访。连维良近日在通报去产能专项督查时说,为避免出现年底突击赶进度的情况,各地必须把任务往前排。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