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首钢基金总经理赵天旸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按照十九大会议精神要求,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首钢集团将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业。
“我们希望首钢股份的市值有一个持续上涨空间,实现控股股东与投资人共赢。”赵天旸介绍,首钢股份定位为钢铁、园区开发“双主业”并行,集团内相关优质资产将通过首钢股份上市。
赵天旸还称,集团会把一些需要培育的资产,仍需要整合海外资源为内地所用的资产,放在香港上市。
发力城市综合服务业务
中国证券报:请介绍首钢集团城市综合服务业务的情况?
赵天旸:首钢集团的资产体量超过了4500亿元,连续六年跻身世界500强。2014年以来,首钢集团确立了“一根扁担挑两头”的发展战略定位,通过打造全新的资本运营平台,实现钢铁和城市综合服务商协同发展。其中,城市综合服务业是首钢集团自己设定的产业门类:用已经积累的技术资源去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将其转换成好的商业盈利模式而形成的产业。
目前,首钢集团城市综合服务业务收入规模跟钢铁板块相差不多,包括以停车为主的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医疗健康服务、产业金融四大板块。
中国证券报:四大板块下辖哪些具体业务?
赵天旸:停车为主的基础设施板块,我们希望通过国企的资源整合能力、资金整合能力和技术能力,将城市打造得更为宜居便民。具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停车智能系统动态定价能力的建设,在拥堵或雾霾时自动调低停车位的价格,缓解交通压力,鼓励绿色出行。
环保产业板块,首钢集团历来高度重视钢铁生产中的环保技术。为了将工业环保技术转为民用,集团专门设立了环境公司,通过在钢铁行业中积累的环保技术和经验,布局土壤修复、垃圾处理等领域。其中,垃圾处理业务的规模较大,该业务目前一期已投入使用,承揽了北京日常1/8的垃圾,二期投入以后将承揽北京1/4垃圾的回收处理。
医疗健康服务板块,首钢基金旗下首颐医疗正在收购一些国企剥离的医院,系统化改造后,将极大提升医院的效率;同时,还积极和国内外院校展开合作,在基因检测、专科领域展开合作。目前医疗健康服务年收入超过20亿元,全国范围内年服务按门诊量计算已经超过200万人次,其中约180万人次来自北京市。此外,集团还在高端养老和便民养老方面进行了布局。
产业金融板块,首钢集团为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28%,集团还参股了阳光保险以及多家知名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除了保险牌照以外,集团其他牌照基本上是齐全的。为了提升整个集团的资金效率,2014年集团还拿到了财务公司的牌照,把全集团资金做了归集,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
加大资产证券化
中国证券报:首钢集团是如何看待资本市场?
赵天旸:首钢集团近年来加大了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力度,认为资本市场是整个集团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个大型企业发展来说,如果离开了资本市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会降低;从资本的视角看产业,很多逻辑的判断都会更为准确。
首钢集团在内地有首钢股份一家上市公司,在香港还有首长国际、首长宝佳、首钢资源、首长四方、环球数码创意、京西国际6家上市公司。目前,首钢集团的资产规模为4500多亿元,首钢股份资产总值约1300亿元,集团所有上市公司市值近1000亿元。首钢集团作为一个传统企业,通过近几年努力,在资本化方面已经有巨大的进展,但和世界级企业相比,资产证券化程度还是很低。今后集团将加大资产证券化的比例。
中国证券报:尽管还未明确“非钢”资产注入计划,但从国企改革大背景出发,市场对于首钢股份承接集团资产注入的预期较为强烈,请问集团有何规划?
赵天旸:首钢股份作为集团在内地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从2013年开始已经做了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做了一次非公开发行的尝试,今年还做了一次私募领域最大规模的可交换债,60亿规模、利率不到1%,比同类债券低,实现了以较低成本获得大额融资。
我们希望把首钢股份打造成首钢集团在内地整体上市的平台,集团内相当部分优质(已经实现盈利的)资产都会装入首钢股份。首钢股份的市值目前稳定在400亿左右,我们希望其有一个持续上涨的空间。目前,首钢集团将首钢股份的主业界定为双主业,一个主业是钢铁,另一个主业是园区开发,园区开发包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里的曹妃甸园区开发等。
中国证券报:对于首钢股份主业之外的资产,集团有何资本化计划?
赵天旸:香港市场的政策与A股略有不同,所以集团会把一些需要培育的资产,仍需要整合海外资源为内地所用的资产,放在香港上市。
比如首长国际,我们专注做停车的基础设施及旧改,首钢集团计划将旗下所有的停车资产和团队放进去。首长国际目前市值在45亿-50亿港币,未来希望做到300亿-500亿港币的市值。首长国际未来也可能计划收购境外拥有先进技术和团队的停车公司。此外,在金融创新服务、汽车零配件、资源品类等产业方面,首钢集团也都在香港市场进行了布局。
只要是未上市的新产业,首钢集团都会主动引进全国乃至全球最顶级的投资人进来,相当于把我们的股本金通过市场化、资本化不断放大,而顶级投资人也同时会带来优质资源,这样既降低了我们的负债率,又切实推动了产业发展。
中国证券报:首钢集团如何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
赵天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效率,我们投资的钢铁电商企业,以及帮助效率提升的一些投资,都是对于政策的践行;首钢集团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大幅度降低了负债水平和负债成本,有助于去杠杆;首钢集团去产能同时发展新产业,比如说香港上市公司首长国际原来主业是钢铁,钢厂关闭以后,如今把停车产业植入,实现减产能的同时又拓展了新产业。
投资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证券报:首钢基金投资目前的关注重点在哪些领域?
赵天旸:首钢基金的投资是服务于集团战略。集团2014年开始加大基金投资力度,加速培育新产业。新产业与钢铁在好的周期环境下,收益更多;如果钢铁环境不好,对于公司而言有个对冲。
目前,首钢基金投资也聚焦在四大领域,分别是停车、医疗、体育和供应链。
体育方面,我们密切配合首钢体育公司,组建专门的体育投资团队,发掘成长期企业。我们认为体育场馆规划、较为成熟的赛事IP等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其中,在赛事IP方面,我们将成为中国网球公开赛公司的二股东。
供应链方面,这个领域基于B2B效率的提升,是未来市场发展非常需要的。目前,通过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结合,形成一个效率提升的业态,或者说,把原来传统业态进行升级,是蛮有市场空间的。在钢铁电商领域,两家龙头公司我们都有参与投资。
首钢基金还积极支持双创事业,成为了一家投资了经纬创投、红杉、真格等二十多家知名基金公司的市场化母基金。另外,集团旗下还有北京最大的创业孵化器创业公社,在北京有20多万平米的空间,每年服务6000个中小企业。
中国证券报:首钢基金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赵天旸:首钢基金基本的投资核心逻辑有两条:一是投不变的、持续存在的产业,二是投能提升效率的产业。我们之所以聚焦刚才说的几个行业,也是基于“不变”和“效率”的逻辑。比如停车场,尤其是高使用频率的停车场,十年之后应该还会更多,并进一步优化。医院、供应链、体育,包括集团关注的环保等领域,都是基于这个投资逻辑。
在首钢基金的投资生态系统中,对企业不同阶段有不同策略。具体看,初级阶段企业我们通过创业公社来培育,为企业提供服务获取股权;接着,通过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获取企业部分股权;之后,通过母基金形式投资;再之后,参与大型项目的后期融资;最后,首钢基金作为上市公司的参股股东,参与其战略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