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一带一路”国家竞争力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报告》),第一次系统地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根据《分析报告》的,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6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出口增长0.5%,进口增长0.4%。2016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新设立企业2905家,增长34.1%。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张航燕博士介绍,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和贸易联系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研究了19个中东欧国家后发现,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需求优势等。”
《分析报告》指出,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16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了“16+ 1”合作机制。自2012年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已连续举办5次国家领导人参加的16+1合作会议。
中东欧与中国合作前景广阔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拉脱维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官网显示,2016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为586.54亿美元,同比增长9.5%。
中国-中东欧16国贸易额占中国与欧洲贸易总额的10.19%。2016年,中国向中东欧16国出口455.397亿美元,进口131.144亿美元,中方顺差324.253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朱晓中评价去年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关系时表示,2016年,在中国与外部世界贸易整体下滑,尤其是对欧洲贸易总额下降3.3%的情况下,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总额较2015年逆势增长9.5%。
《分析报告》在谈到中东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优势时指出,首先是区位优势:中东欧是中国连接亚欧大陆的门户,是中国进入欧洲的桥头堡;其次是需求优势,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有巨大的需求;另一点则是体制优势,中东欧国家法律制度比较健全,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张航燕表示,中东欧地区不少国家在发展程度上与中国较为相近,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国家与中国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朝先认为,中东欧国家“向东看”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与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很好的契合点。
据《分析报告》提供的数据,中东欧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如金属矿、木材及制品、金属类产品等,其中波兰的焦炭和捷克的爆炸品表现突出,出口分别占到国际市场的23.81%和6.22%。
中欧班列基本实现“天天通”
张航燕表示,地缘优势是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实现经贸往来的重要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设施联通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大进步。“例如波兰作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波兰经贸关系稳步提升得益于其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目前这一优势已经逐步显现。”
据《分析报告》指出,在贸易联系方面,已经有20多条中国通往欧洲的中欧班列抵达波兰或者路过波兰,其中,“蓉欧快铁”自2013年正式开通以来,中国和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交流迅速增多,四川省和罗兹省、成都市与罗兹市分别结成友好省市。
据了解,“蓉欧铁路”从成都到罗兹,跨越9826公里,走“蓉欧快铁”仅需 11天,这个时间是海运的1/3,而成本仅为空运的1/6。2016年,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开行数量超过450列,居全国开行中欧班列城市首位,并且基本实现了“天天有班列”的目标。
中国贸促会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之间互联互通领域合作表现突出,中欧班列成为互联互通的亮点。2014年,“渝新欧”、“蓉欧”均从波兰罗兹发回首列满载回程班列,“蓉欧”班列中国国内段还延伸至厦门、深圳、宁波等地;自义乌经波兰到西班牙的“义新欧”开行。2015年,中欧班列开行815列,较上年增长165%,为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合作提供了优良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一带一路”贸易畅通。
|